【导语】审题作文怎么写好?本文整理了5篇优秀的审题高三作文,便于您了解同类优秀作文的写法,以下是审题作文范文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2015年,南昌市第一次模拟高三语文考试,指导作文考试
18.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(60分)
在拥挤的旅游景点,有无穷无尽的游客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。缆车给游客带来了便利,也引起了人们的讨论和情绪。
有人说“缆车真好,一路参观,居高临下,望天方便。”
也有人说:“坐缆车很容易,但是一路摇摇晃晃,让人担心,怎么欣赏风景!”
有游客说:“这缆车太快了,看不到美景就匆匆过去了。”
综合以上材料,结合自己的经历、感受和思考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要求:选好角度,确定意图,明确风格,自己做标题;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,不要照搬照抄。
立意方面
首先,满足主题:
观点清晰,论据深刻,思路缜密,层次清晰。
可以理清两者的关系,透过现象看到本质。
可从两个角度来立意:
(一)从缆车的角度看
例如,(1)合理控制剑,不被双刃伤害
(2)缆车观赏(某载体)有利有弊
(二)从游客的角度(人与环境的关系)
比如,(1)心态不同,风景不同
(2)不同的角度让世界不同
二、符合题旨:
符合主题,论据准确,推理充分,层次清晰,语言文学化,文体特征明确。
例如:
(1)心态决定你的感受
(2)环境是心生的
(3)自立自强,选择自己的道路
(4)找到合适的方式欣赏最美的风景
(5)正确看待事物的优缺点
三、基本符合题旨:(41-36分)
1.对材料精炼的观点没有全面的理解
2.只从某个方面或角度,比如说美,缆车,速度,胆怯等等。
举个例子:(1)大胆超越比胆怯徘徊好
(2)放慢速度,观察美景
(3)一根“电缆”在山里很小
(4)选择不同,景观不同
(5)美景无处不在
四、不合题旨(30以下)
转移话题、随意嫁接、随意拼凑、文风不清、材料不相关的观点都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。
例如:
“听很多话”“走人生之路”“自己爬”“冰冻的夕阳”“成功没有捷径”“最美的风景在路上”“勇敢的开车小心的向前走”等等。
扩展和继续写作材料得20分或更少。
2014届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解读及审题立意
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:
个人节目“爸爸在哪里?”以平实朴实的风格受到不同年龄观众的喜爱。《人民日报》评论道:“说到底,是因为节目中体现出来的深情,让人感到温暖,点燃了人们回归家庭的渴望。”
春晚一首《时间都去哪儿了》感叹时间过得真快,让人对家人产生负罪感,经常下班回家看家人。
“何去何从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是人们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思考。
请写一篇题为“你去了哪里?”。
要求:1。在横线上填一个字(不是“爸爸”或“时间”)使题目完整。
2.写记叙文或议论文。3.请勿复制或复制。4.不少于700字。
解读南昌高三双考大作文素材;
第一个素材,亲子节目《爸爸在哪里》,“点燃人的渴”,其实,人们开始反思或思考家庭的命运。
第二份材料中,《时间去哪儿了》“激起了人们对家庭的深深愧疚,经常下班回家看他们”,这其实是人们对时间的流逝和亲人的衰老的反思和思考。
提示“人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思考”也指出了“思考”和思考的范围。
二模考试大作文审题立意
(一)切合题意
一般原理:美好的东西,人们期待的东西,本该存在的,只是在某个时期或范围内的缺失或逝去。
具体分类:
1.自然:蓝天白云,青山绿水,鸟鸣声等
2.人生:梦想、理想、人格、青春、童年、热血、激情等
3.社会:责任、诚信、责任、善良、正义、诚信、经典、国学等。
1.思路是合适的,但是在写作过程中,只罗列了现象,没有探究,没有思考。(低于30分)
2.不要围着题目写,直接把题目里的字写下来或者抄下来作为题目。(低于30分)
3.随便说说,材料和观点不一致。(低于30分)
4.文体特征不清,文体特征混杂。(低于30分)
5.记叙文和议论文风格是对等的,但写记叙文就要有意义,升华观点,简单描述过程。(30分以下。)
(二)偏离题意
一、谈事,新闻链接或者广播。
1.马航去哪里了?
2.鲜活的生命在哪里?
30分以下给分,但如果有反思和改进,可以酌情加分。
二、没有实质性的点,题目太大。
1.大自然在哪里?
2.环境在哪里?
3.汉字在哪里?
给出30分以下的分数,但在论证过程中有具体的分析和反思,可以酌情加分。
篇章字数:
结构完整,700多字,成绩正常。
结构不完整:
1.600字-700字:每少50字扣1分。
2.600字,不到30分。
3.400字以下,不到20分。
4.文中使用“伪头韵”,与观点素材关系不密切,视为无效文本。
其它事项:
1.完全间作,给分15分以下;
2.如果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(根据证据),给分10分以下;
3.没有标题的,扣2分;
4.有错别字,1个字扣1分,不重复扣5分。
文章等级:一级文章:45分,——50分(符合主题,论据准确,推理充分,层次清晰,文采语言,文体特征明确)
二级文章:40分,——44分(符合主题,论据准确,推理充分,层次更清晰,文学语言更多,文体特征明确)
三类文章:35分,——39分(基本符合主题,有论据,论述分析得当,结构完整,文体特征基本清晰)
四类文章:30分,——34分(基本符合主题,有论据,缺乏讨论分析,结构完整,文体特征明确)
五类文章:0: ——29(完全无关,文体特征不清等。)
2014年南昌市高中二模考优秀论文2篇
解读2014年南昌市高中二模考小作文素材及3篇范文
话题作文本质上是一种材料作文,也是通过引用材料来生成写作题目。因此,根据题目作文中引用的材料在文中的作用,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(1)假设的情况。这意味着作文测试为学生假设一个写作情境,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经历、行为和想法。写这种作文要注意几点。第一,要研究“情况”。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以及事物的起因、过程、结果,都是不可忽视的,因为它们始终是叙述故事、描述场景、刻画人物所涉及的重点。二是拓展想象力。想象是情境的延伸、补充和丰富。可以丰富故事内容,虚拟场景,丰富人物思想。叙述要自然、流畅、合理;描述要细腻、准确、深刻。
(2)引发想象。这意味着作文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触发点,学生可以根据这个触发点充分想象和构思作文。写这种作文,首先先考虑一大块,尽量拓宽自己的思路;第二,一定要能化抽象为具体,把要表达的思想变成具体的故事;第三,想象的内容要力求新颖、独特、富有个性。比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,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,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,重视想象力的开发,具有创新意义,是近年来出现的大胆新颖的想象作文。
(3)隐含意义。这意味着作文的材料是一篇深刻的文字或寓言故事,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寓意写作文。这种作文比其他类型的题目作文难度略高。它要求学生理解寓言,在理解道德的基础上把观点延伸到现实,从动物看人,从自然看社会,从琐事看生活的真相,让哲学和思辨渗透到文章的字里行间。
(4)展示题目类型。这意味着作文题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,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建立主题,选择材料,构思作文。这类作文题的特点是:(1)考试难度低,提示只是有限的范围和提示的重点;提示只是学生作文的“开始”。没有必要拘泥于“材料”这个论点。只要是在提示的范围内,就是成败的问题。写作题很开放,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。如果按照死板的套路写,很难拿高分。每个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,写出自己的“个性”。
【真题再现】
2011安徽高考作文题目:时间在流逝
以“时间在流逝”为题写一篇作文。题材不限,不少于800字。
注:1自主,自我准备,除了诗词,问题不限;
2不复制,不抄袭;
3不泄露个人信息;
4.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。
[检查问题指南]
很多考生可能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只是一个老式的题目,敦促大家珍惜时间,积极上进,没有任何新意。但是很难仔细审题,体现了命题者的善意。
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标题。题目由三个字组成。考生可能只把握时间的流逝来写作。即便如此,他们也要注意标题用的是“通过”,而不是“失去”、“消失”、“消失”。“时间流逝”在字典里只有一个意思,就是“像流水一样”,一般用来形容时间,比如“时间流逝”、“时间流逝”等等。“流失”有三层含义:(1)指天然矿石和土壤被水和风流失或带走,也指河流白白流走;2指有用的东西的损失;比喻人员离开当地或本单位。“消失”是指“(事物)逐渐减少到没有”。“消失”就是“消失”。可能有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词的区别,把“逝去”等同于“失去”、“消失”或“消失”。“消失如流水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,时间的流逝是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。“流水在春天走远”,“时间使人变老”,“时间往往把人扔掉,樱桃是红色的,香蕉是绿色的”。“你看不到进入海洋,永远也不会回来,看不到黄河的水是如何从天堂流出的,你看不到虽然在早晨是丝黑色的,但在夜晚变成了雪,在高高的房间明亮的镜子里是多么可爱”。等等。
其实这个题目的关键词应该是“在”,这里的“在”是副词,意思是“存在”。题目的意思是“时间像流水一样从我们的脸上消失”,“存在”表示一种状态,是进行时态。要扣“正及格”,大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构思。
第一,从“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在流逝”的角度。
考生要熟悉“时间”这个命题,往往可以转化为“人生”这个命题。毕竟“时间”和“生命”是孪生兄弟,可以结合命题来谈论时间的流逝,表达哲学思考,从而将写作立意提升到“生命价值”的高度。“时间”和“生命”之间有很多相关材料,《论语》中的名句:“儿子在四川,说:逝者如斯夫!日夜不舍。”苏轼《赤壁赋》的名句:“逝者如斯,却不曾有过;盈与亏是一样的,卒不长进,卒不落。”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打开心胸,比如时间在流逝,会有什么改变?什么不变?《春江花月夜》张《谁最先在河上看到月亮》?江悦拍照之初?生生世世无尽,江悦也只是年年相似。不知江悦在等谁,却见长江送水。“是很好的参考。
顺着这个思路,很容易打开作文的立意,但这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做到的,毕竟要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。
第二,从“面对时间的流逝,我们该怎么办”的角度出发。
关于这个话题,最容易从“怎么做”的角度入手。其实怎么做的问题本身就很清楚了。积极的观念意味着时间在流逝,我们应该珍惜它。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,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,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抗时间的流逝,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意义。消极的观念自然是批评和否认浪费时间和生命的行为。当然,积极和消极的情况通常是比较的。
从“珍惜时间”的角度出发,可以写一篇议论文,也可以叙述一些事情,强调“时间”的重要性,写一篇记叙文。
【参考示例】(根据网友水文改编)
例1:时间在流逝
最后,蜷缩在高山峡谷里的最后一撮雪,无法伸展自己。它落入草丛,化为水迹,汇成泉水,流入溪流。时间与它携手并进,它也深入时间.
是的,有什么能像河流一样解释时间,有什么能像河流一样如此自由地切换宇宙中的“三态”?人们无法直接描述不可预测的时间,只好用魔河来描述。于是有一声叹息“儿子在四川说:逝者如斯夫”。
北方大雁南飞,我们知道季节的变化;知道时间从蓝发到白发的流逝。“少年不知愁滋味”,多半是因为他们对时间的认识还处于混沌状态。弱冠不在的时候,自然会有衣服渐渐慢,岁月来不及的自责。所以,有很多遗憾和时间有关。比如,在某一段时间里,爱已经成为别人不言而喻的爱。时光流逝,孝心未尽,亲人未候。
时间是给每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的。但是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。有人说时间太多,扔掉太多没关系,就泡在宴席里,躺在醉态里,坐在长城旁的桌子上,这样时间在玻璃里流失,在铺张里侵蚀,在赌桌上输了。这些人相信今天有酒喝,明天来愁,可他们哪里知道“春天来了,花儿又开了”只是四季的轮回,春天不是昨天的春天,花儿也不是以前的花儿。
智者知道时间是无限的,但是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,但是生命的宽度是可以延长的。理学硕士钱学森一生不题词,不参加宴会,不参加鉴定会。他说,我时间不多了,还有很多事要做。是的,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。如果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了更多有用的事情,就会把内核注入活体。当他的生命结束时,人们会说他的生活丰富而沉重。
当年辛弃疾没有办法报效国家,感叹时光流逝,即使拍遍栏杆也没人知道他的“登船意图”。于是他唱了一首诗“可惜时光飞逝,风雨凄凉,树依旧如此”。这是吴钩英雄的眼泪,岁月不堪回首。
时间不多了。虽然年年有雪,年年有春,但这些只是火车沿途留下的乘客。因为水是去年的雪,春天是昨天的冬天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必须说出我们的爱,履行我们的孝道,把事情做好……抓住机会,抓住今天。虽然我们不能放慢时间的速度,但我们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挑起波澜,哪怕只有一条。
例2:时间在流逝
我家在五楼,有几个窗户对着街道。天亮前,我隐约听到环卫工人一遍又一遍的扫街声。我翻了个身,调整了睡姿,让自己睡得更舒服。
似乎没过多久,响亮的叫醒电话阻止了我长途跋涉到沉睡的地方。我的意志在梦与醒的边缘苦苦挣扎,这是一场拉锯战。当然最后理智占了上风。我睁开眼睛,一天24小时紧握双手。
当我走在上班的路上时,我充满了能量。我以正确的态度、高昂的士气和热情投入到当天的工作中。工作滋养了我,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。我不能漫不经心和不负责任地对待我的工作。
谁说时间最没有偏见,对谁都是24小时;时间也是最私密的,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二十四小时。看似矛盾的话,却充满了哲理。我对此深有感触。
八小时内生存,八小时以上发展。每个人的爱好都是生存之外的发展。下班后的时间完全属于我们。如何利用超过八小时的时间?很小程度上是一个时间偏别人的问题,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拓展人生高度和宽度的问题。
很多人把八小时之外的时间,舒舒服服的给了酒吧、棋牌、聊天、没完没了的电视剧,这叫“消磨时间”。看来时间太多了,走不动了。不花就不和好。只有杀了它才是最好的放手方式。
我经常站在窗前,看着远方。我看见太阳升起,太阳落下。我看到农民播种,经营,收割;下午闲暇的时候,我看到女人们三三两两地鱼贯进入棋牌室。看到闲人斗地主,在通风的走廊里聊天,从日出到日落…
曾经,我以为我珍惜时间。我喜欢阅读和写作。我没打牌也没聊天。我从未停止写作。其实不然,时间从我的指缝、眼神和犹豫中溜走了。突然意识到自己控制不好,不仅仅是一天二十四小时,而是八小时之外。比如我埋在书里的时候,心里很担心我的想法。结果我一个字也没看,只是发呆;当我打开文档,想打出不经意的文字时,不禁流连于各大论坛和网站…
火车道不远处,一辆灯火通明的火车呼啸而过,我突然意识到时针已经指向零点了!
儿子在四川说,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
我坐在屏幕前,老鼠就像一只小野兽,四处奔跑!
不守春不怨东风恶。面对时间的流逝,我痛惜又无奈,只有空虚和难过!——真空难过的时候?
走,上班,提前,开始。
相关示例:
2011高考安徽卷作文《时间在流逝》例题1
2011高考安徽卷作文《时间在流逝》例题2
2011高考安徽卷作文《时间在流逝》例题3
2011高考安徽卷作文《时间在流逝》例题4
2011高考安徽卷作文《时间在流逝》例题5
2015-2016学年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
不及物动词写作(60分)
18.阅读以下材料,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(60分)
我们的生活总是处于“完成”和“未完成”的状态。回家卸包就是一次旅行的完成;高中毕业是一段学习的完成;手稿是付梓完成的一项写作任务;步入婚姻是一段恋情的完成。但我们面临着许多“未完成”。
如何看待即将高中毕业的你人生中的「完成」或「未完成」?
要求选好角度,确定意图,拟好题目,写好议论文或记叙文;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,不要照搬照抄。
材料解释1
“完成”和“未完成”是人生的两种活态。对我们人类来说,“完成”只是短暂的、相对的,而“未完成”是永恒的追求。两者相互依存,相互转化。“未完成”不仅是生活的常态,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。只要我们意识到生活中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完成,生活永远不是“未完成”,那么我们就会取得积极的进步。同时,对“完成”和“未完成”的正确理解,也保持着平和超然的心态。
材料解读二
对于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,可以讨论完成与未完成的辩证关系,反思哲学思辨;从完成的角度,可以说完成带来的成功和喜悦,以及创新和改革对人类社会的推动;从永不完成的角度来谈一下其中包含的完美,比如有些创作和事业因为没有完成而变得美好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昂的斗志,乐观的态度,刻不容缓的紧迫感,从而推动人类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。
审题立意
原标题:
……
“你在即将高中毕业的时候,如何看待生活中的‘完成’或‘未完成’?”
材料中的“你高中毕业”建议考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,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,说明“已完成”或“未完成”。
原标题:
……
“你在即将高中毕业的时候,如何看待生活中的‘完成’或‘未完成’?”
在《人生》中,提笔的范围很广。从高中毕业生的角度来看,可以理解为“高中学业是‘完成的’,但人类的学习仍然是‘未完成的’;也可以理解为,一天的作业“完成”,但学习目标还是“未完成”;也可以理解为花季雨季“完成”,但人生仍是“未完成”.
原标题:
……
“你在即将高中毕业的时候,如何看待生活中的‘完成’或‘未完成’?”
材料中的“或”的思想可以围绕“完成”或“未完成”来写,可以辩证地讨论“完成”与“未完成”的关系。
一、切合(符合)题旨:
它可以综合材料的内容和意义,通过现象看本质,理清材料的对象之间的关系,从整体或一个角度提出明确的观点。
例如:
完成是下一件未竟事业的开始
生命没有尽头
完成,而不是结束
但是进步永无止境
享受从未完成到完成的过程
未完成是进步的动力
放下完成,轻松前进
珍惜生命的完成和未完成
未完成的挑战丰富了这一生
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
当生命没有结束。
二、基本符合题旨:
注意阅卷中吸取材料意见后抛开材料空谈概念的现象
例如:
毫不拖延地完成
不完全完成
完成还是失败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
不完整总比完整好(完整的理解是完美的,不完整的理解是不完整的)
全力以赴(完成与否取决于态度;完成对自己负责;不全力以赴是不可能完成的)
三、不合题旨
远离材料,转移话题,观点与材料的主要目的无关。
长大
为什么要完成它
不要追求完美
损益
过去和未来
你必须经常做事
文体特征
文体特征必须清晰:
叙事——具备叙事的基本要素,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;
议论文——具备议论文的基本要素:论证清晰、论证充分、论证合理。
32位用户关注
7位用户关注
28位用户关注
35位用户关注
91位用户关注
64位用户关注
93位用户关注
51位用户关注
94位用户关注
7位用户关注